考研科目信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学习经验] 2013考研英语高分策略:翻译与句型结构专训(7)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6: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面以2009年考研翻译真题的第一句为例,予以实例分析:  【例1】 It may be said //that the measure of the worth of any social institution is its effect in enlarging and improving experience; / but this effect is not a part of its original motive.
  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长句,按照上述分割句子的方法,可以将其分割成两个层次、三个简单句:第一层是由but连接的两个并列句,第二层是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所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如上所示)。
  (一) 浓缩主干
  浓缩主干,是指将分割后的各简单句简化为最基本的五种句型形式(见第二章第一节),即“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其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也包括“宾语+宾补”和“宾语+主补”这两种复合宾语形式)统称为句子的主干成分,以区别于句子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和插入语)。
  以【例1】为例,该长句可以浓缩成三个主干部分:两个并列句分别是“it may be said that”和“this effect is not a part”,宾语从句是“the measure is its effect”。
  (二) 修饰语
  修饰语主要是指定语、状语和插入语。其中,定语是用来说明名(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词、词组或句子;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插入语是指插在句子中的词语或句子,其前后一般均有标点符号将其与句子的其他成分隔开。
  以【例1】为例,第二个并列句中的“its original motive”是“a part”的后置定语,可以直接译为定语;宾语从句中的“the worth of any social institution”是“the measure”的后置定语,“in enlarging and improving experience”是“effect”的后置定语。
  英语中的句子成分与词性具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及各词之间的关系。下面是英语中的句子成分与词性功能对照表,以便于考生查找对比,进一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英语句子成分与词性功能对照表

名称                              项目
词性与成分
主语
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从句、数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句子的主题,句子所述说的主体;一般位于句首
谓语
动词或动词短语
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一般位于主语之后;是时态或语态的完整形式
宾语
名词、代词、非谓语动词、从句等
动作的承受者;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某些动词有双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表语
名词、代词、非谓语动词、形容词、从句等
说明主语的特征、状态、身份等;位于连系动词之后;系表结构组成复合谓语
定语
形容词、名词、非谓语形式短语、从句等
修饰名词或代词;位置可前可后,短的在前,长的在后;可以用逗号与被修饰词隔开;词可有多重定语,句子可有多个定语
状语
副词、介词短语、非谓语短语、从句等
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整个句子;副词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前,其他多位于被修饰词之后、句首或句尾;句子可有多个状语
补语(主补和宾补)
介词短语、形容词、非谓语形式、从句等
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意义,可分为主补和宾补
插入语
名词、名词短语、从句等
非句子必要成分;一般前后都有标点符号与句子其他成分隔开
说明:(1)系表结构又称复合谓语,可以将其整体看作谓语来处理。

 二、理清逻辑关系
  理清逻辑关系,就是要弄清楚各个句子之间的真正的意义逻辑关系。尽管并列句或各种从句都有明确的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但是这只能说明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形式逻辑关系,并不都能表明它们之间的真正的意义逻辑关系。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译汉必须要将这种形合的结构转化成意合的结构。所以,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的意义逻辑关系,除了注重表明的形式逻辑之外,还必须要研究句与句之间的意义逻辑关系。
  有的连接词本身是形式逻辑和意义逻辑的统一体,既能表明句子间的形式逻辑关系,也能表明句子间的意义逻辑关系,而且两者是一致的。大部分的并列连词、绝大部分的状语从句引导词和部分定语从句属于这种情况。有的连接词所表示的形式逻辑关系与实际的意义逻辑关系是分离的。有些定语从句,虽然在形式上是定语,但实际上却与所修饰的词具有原因、结果、目的或者条件关系。此外,对于作状语的分词短语也要予以特别注意,它与所修饰的句子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意义逻辑关系,可以表示时间、原因、结果、条件、让步、方式或伴随情况等。
  总之,理清逻辑关系,不仅指语法结构上的形式逻辑关系,而且也指上下文之间的意义逻辑关系,且后者更为重要。考生在应试时,应从英语结构上的形式逻辑和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入手,辨清外延和内涵,过渡到深层理解,为得到确切的汉语译文奠定基础。
  以【例1】为例,but是并列连词,表明两句间的转折关系,可以直接翻译出来;that引导的从句做said的宾语,也可以直接翻译出来。
  三、充分表达语义
  充分表达语义,是在正确分析英语句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合乎汉语表达方式的结构和词语把原文的意义忠实通顺地表达出来。这里的语义,既指句子的含义,也指词语的含义。词语含义和句子含义是密不可分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词语含义是构成句子含义的基础,任何句子都是由具有一定含义的词语构成的;另一方面,句子含义对词语含义具有限定作用,只有在特定的句子中,词语才具有特定的含义,离开具体的句子,词语也就失去了它固有的含义。所以,在英译汉的表达过程中,要遵循“以句译词、以词托句”的原则,每个词义的选择都要以句意为准,通过恰当的词语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语义表达的主要依据:(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1)汉语的逻辑关系(重心在后)
  (2)汉语的表达习惯(意合语言)
  (3)汉语的句法结构(短句居多)
  (4)汉语的形式结构(喜欢对称)
  词义表达的主要依据:(详见本章第二节中的词语技巧部分)
  (1)根据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选择词义
  (2)根据上下文具体的语境选择词义
  (3)根据常识从词语的基本含义选择词义
  (4)根据词语相关的具体搭配选择词义
  (5)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词义的因素后,对基本词义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以【例1】为例,原句是带有一个定语从句的并列复合句,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基本与汉语相似,可以采取顺译。It may be said that是个固定表达结构,可以译为“可以说……”;定语从句是一个系表结构,可以翻译成“……在于,是”;measure作为名词,有“尺寸,量度器,量度标准,测量;方法,措施”的意思,本句中接近“方法”的意思,根据上下文语境也可以不译;institution意为“公共机构,协会;制度”,根据上下文可以译为“制度”;experience意为“经验、经历”,考虑与enlarge和improve相搭配,应该译为“经验”;but后的并列分句也是一个系表结构,比较简单,直接翻译就可以。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可以说,任何社会制度的价值在于它对扩大和改进经验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它最初动机的组成部分。”
  语义和词义的表达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它是前两步思维和分析的书面成果,是考研翻译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每位考生都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考生仔细分析和研究考研翻译真题部分,结合真题讲解的实例认真体味这种语义表达和词义表达的推敲过程。
  四、认真检查核对
  检查核对是应试的必要步骤,考研翻译也不例外,必须予以重视。在考研翻译中,检查核对是对句子结构分析、理清逻辑关系和恰当表达的深化阶段,是对整个翻译过程的综合推敲和再提高阶段。其目的是使译文能够符合考研翻译“准确、通顺和完整”的标准,尽可能地取得较高的分数。
  检查核对必须认真而全面,既要考虑英文的内容,也要考虑中文的表达;既要考虑全文的风格,也要考虑具体的细节;既要考虑词性,也要考虑词义;既要考虑结构,又要考虑语义。具体可以通过对比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来实现。首先,要不受英语原文的影响,直接检查译文是否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是否通顺流畅,是否存在明显的“翻译腔”;其次,对比译文与英语原文,看是否存在漏译、误译或者扭曲原文意义的现象,从汉译英的角度看译文是否能再次翻译成英语原文;最后,在确定没有比较明显错误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译文继续修改、润色,直到觉得译文比较流畅,能满足“准确、通顺和完整”的翻译标准,还要注意看译文是否有错别字、字迹是否清晰可辨等书写情况。总之,通过反复阅读译文,与原文仔细对比,觉得译文能忠实反映原文,读起来通顺流畅,那么就实现了考研翻译的目的,必定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考研科目信息网

GMT+8, 2024-4-28 16:55 , Processed in 0.2745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